發布時間:2024-05-03 18:10:04 人氣: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競爭格局 1、各省外數控機床市場競爭激烈:
我國機床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 總體來看,各省數控機床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國際龍頭企業三大類參與者。 其中,第一陣營為實力雄厚的外資企業,以高端產品為主,競爭相對溫和,如MAZAK、OKUMA、友嘉國際等; 第二陣營由大型國有企業和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技術實力的民營企業組成。 覆蓋中低端產品并開拓高端市場,如濟南二機床集團、海天精工、創世紀、國盛智科、科德數控、浙江海德曼等; 第三陣營由許多技術含量較低、規模較小的公司組成。 民營企業和個別國有企業一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2、歐美日韓為主的刀具市場:
全球工具行業大致分為三個梯隊:歐美企業、日韓企業、省際企業。 以山特維克為代表的歐美刀具公司定位于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刀具解決方案。 他們通過強大的研發投入、人才培養和質量管理體系,推動產品體系不斷創新,保持技術領先水平。 在高端定制刀具領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市場呈現寡頭壟斷競爭。 以三菱材料為代表的日韓刀具企業定位于為客戶提供通用性高、穩定性好、性價比高的產品,在高端制造非定制刀具領域贏得了眾多廠商的青睞。 以株洲金剛石為代表的各省工具企業數量眾多,競爭實力差距較大。 他們主要通過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和價格優勢贏得了更多的中低端市場份額。 目前,各省用于航空航天、軍工、汽車發動機等領域的葉片產品基本依賴進口。
對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看法與分析一、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核心零部件發展滯后,自主供貨能力不足: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機床產品的性能。 中高端數控機床的核心部件,如決定機床運動精度的絲杠、伺服電機,以及對機床精度、效率、可靠性等影響較大的數控系統和傳感器等。制造設備的維護成本。 目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數控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開發。 但短期內,部分核心零部件仍以進口為主,制約了我國數控機床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從技術角度看,我國生產的大部分數控機床,特別是中高端數控機床產品,未能掌握核心技術,大多處于組裝、集成或制造階段。 關鍵零部件、高端基礎材料等核心技術被他人掌控。 高端材料及零部件自給率不足。 高端芯片、優質大型鑄鍛件、高性能電機、高標準軸承、高端制造材料大多依賴國外進口。 我國數控機床的缺點主要體現在主機上。 核心部件主軸和進給機構是我國的短板。 數控裝置作為數控機床的核心,包括硬件印刷電路板和相應的軟件,是我國的明顯短板。 驅動裝置,數控機床執行機構的驅動部件包括主軸驅動裝置、進給裝置主軸電機和進給電機。 作為數控機床的核心零部件,我國仍需進口。
產業集中度低、生產技術落后: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關鍵技術研究與西方國家相比仍然薄弱。 基礎發展理論研究、基礎工藝研究和應用軟件開發不能滿足數控技術快速發展的要求。 整個行業科技人才不足,缺乏高級技術人才,科技投入和科研設施不足。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含車床子行業)集中度低一直是一大問題。 雖然目前機床工具行業企業數量較多,但大企業較少,在各省份的市場份額有限。 產業集中度低帶來的規模能力弱,影響了機床工具企業對產品研發和制造裝備的投入,導致產品質量低下,削弱了機床工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與國際品牌的競爭能力。 制約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人才儲備不足,培養周期長:數控機床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需要企業儲備一批懂工程系統、用戶工藝、省外設備的工程技術團隊。 同時,對每個現場生產人員的技術和經驗也有要求。 也是比較高的。 我國還需要大量三層次的數控機床人才:一是熟悉數控機床操作和加工工藝,懂機床維護,能進行手動或自動編程的操作人員和裝配人員; 二是熟悉數控機床的操作人員和裝配人員。 具有機床機械結構和數控系統軟硬件知識,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高的英語水平并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的中級人才; 第三類是精通數控機床結構設計和數控系統電氣設計,能夠進行數控機床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數控技術高級人才。
2、推進中高端裝備國產化
雖然我國機床發展起步較晚,但隨著制造實力的提升,我國已成為機床制造大國,產值和需求均居世界第一。 隨著國民經濟和工業的發展,當前我國工業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日益突出。 機床領域仍需依賴國外集成電路、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 我國約80%的芯片、高端數控機床及相關核心工業軟件依賴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
機床行業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從《巴圖姆協議》到《瓦森納協議》再到近年來的中美貿易摩擦,美國等發達國家始終對切削加工件出口進行限制尖端技術產品進入中國。 高端數控機床已成為中國制造提質增效的“卡”題。 例如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點。 一次裝夾即可將工件加工成五面體。 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對一個國家的航空、航天、軍事、科研、精密裝備、高精度醫療器械等行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大多數中高端數控機床主要配備國外發那科、西門子等數控系統。 刀庫機械手、數控刀架、滾珠絲杠及導軌、電主軸等主要來自日本、德國或中國臺灣的產品。 用戶在采購國產機床時,普遍要求使用國外的功能部件。 功能部件發展的滯后將制約國內中高端數控機床的發展。
芯片:致力打造高端數控機床100%國產化
芯片是一種高科技半導體元件產品。 芯片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手中。 芯片需求巨大,但供應卻被美國等大國嚴格控制。 我國對半導體特別是芯片的需求非常高,但國產芯片水平較低,技術跟不上,制造工藝也比較落后,相對依賴進口。 為了打破芯片壟斷,中國將第三代半導體寫入“十四五”規劃,并提出到2025年中國芯片自給率需要達到70%。在政策和高資本的引導下投資后,各省半導體產業在芯片設計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 除了芯片設計之外,我國也在努力攻克芯片生產難題,希望打造自己的核心芯片產業鏈。 我國高校在EUV光刻機核心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他們還研發出了我國第一臺12英寸超精密晶圓減薄機。 該設備可用于芯片制造生產線。 芯片國產化不僅穩步推進,而且還在加速推進。
工業軟件:加強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我國智能制造所使用的核心工業軟件高度依賴進口,這是自主可控發展的“卡”。 我國工業軟件發展與芯片、半導體等其他核心技術一樣,一度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工業軟件按其功能可分為三大類: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制造)。 目前企業常用的這三大類軟件基本被美國、法國、德國壟斷。 國家有關部委應出臺支持專項“工業軟件”研發的激勵政策,加大對“工業軟件”企業在系統、應用、中間件、嵌入式等方面技術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并幫助工業軟件研發機構解決問題。 面對新產品開發、項目改造、智能生產投資等融資困難,要通過專業部門認證評估,精準研判產業布局,加強對自主創新企業的金融支持,推動自主創新企業的運行。研發企業項目。
3、行業發展趨勢簡析
國家政策不斷加大對高端制造業的支持:機床工具行業在制造業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是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國家一直對機床工具行業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等制定了《智能制造發展“十四五”規劃》、《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十四五”規劃》、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裝備和高端數控機床列為重點發展目標。 其中,《中國制造2025》將“高端數控機床”列為未來十年制造業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明確提出,“到2025年,國產高端數控機床在各省制造裝備市場占有率超過80%”。 這些政策有效促進了高端數控磨床產業高速、全面、可持續、協調發展。
我國機床數控化率將不斷提高:我國機床行業數控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日本機床數控化率超過90%,德國機床數控化率超過75%,美國機床數控化率超過80%。 相比之下,我國機床數控化率近年來不斷提高。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已從2000年的7.79%上升到2021年的41.11%。但較發達國家的高數控化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中國制造2025》戰略綱要明確提出:“2025年我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由目前的33%提高到64%”。 我國機床數控化率仍有廣闊的提升空間,將帶動數控機床行業的蓬勃發展。
高端數控機床市場進口替代前景看好:從應用領域來看,高端機床的應用范圍涵蓋能源、航天、軍工、船舶等關系國家重點支柱產業。安全。 汽車、醫療器械等重點下游行業的產業升級也進一步加大了對高端機床的需求。 我國目前正在從“制造強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未來,“高端、高毛利”將取代“薄利多銷”的傳統模式。 目前,西方國家嚴格控制高端數控機床及技術對我國的出口,導致我國高端數控機床行業面臨“卡脖子”問題。 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了這一局面,進一步加速了我國高端機床的推廣。 國產化以及實現高端產品自主可控的過程。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和進口國,對數控機床有著巨大的需求。 但由于我國現有的高端數控磨床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數控磨床企業存在一定差距,高端數控磨床領域仍嚴重依賴進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磨床總體進口規模為9.2億美元。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重要階段。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是整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基礎保障,是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先導產業。 新一輪產業升級,機床市場需求結構發生變化。 過去主要服務于能源、鋼鐵、裝備制造等重工業,目前還服務于3C、新能源汽車、醫療器械、半導體等多個領域。 服務轉型。
詳細分析請點擊鏈接向小編索取: